江东时评|企业管理不能陷入“数字误区”
近日,有网友因上班时间网投求职简历,被企业约谈、裁员。在社交媒体上,这则爆料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对企业监控员工电脑的做法表达了不满,认为此举侵犯隐私,是利用技术手段变相控制员工;也有人对企业表示理解,认为员工有错在先。
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员工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看似给企业方的裁员决定提供了合理依据,但类似事情的矛盾点不在于员工是否有过错,而在于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不妨通过一组相似报道来梳理思路:杭州某科技公司,给员工发放可监测心跳呼吸的“高科技坐垫”;某短视频平台公司,在厕所坑位上方设置计时器;某弹幕视频网站的审核员,在春节期间上班猝死,其同事们称“有系统监测审核员的在线时长”“办公区设有全面监控”。不难看出,这三件事,从“防范员工偷懒”到“攻陷最后的私人空间”再到“绩效考核不留余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层层升级,导致的后果也愈加严重。
如今,企业采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的做法相当普遍,也为企业管理提出了全新命题。数字化技术降低了企业收集生产经营信息的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但不恰当地设置管理指标,甚至把劳动行为等同于一串串精准的数字指标,这就过度强调了管理的功能,忽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长久为之,只会让生产经营陷入僵化。数字化管理只是技术手段,运用得当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反而有损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口碑形象。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像防贼一样地防范员工,说到底是企业管理者的失败。”
企业管理不能陷入“数字误区”,管理的主线应是人与人的沟通理解,而不是技术与人的激烈碰撞。换一个角度,用积极的方式使用数字化管理技术,会为企业描绘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比如,使用数字化平台分解、派发工作任务,将业务流程化、任务可视化,在数据互通、环节打通上下功夫,从而降低沟通的成本,提高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又如,除了负面指标清单外,也同步制定正面指标,更多地采取正向激励政策,减少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抵触情绪。数字是冰冷的,但管理可以是有温度的,企业在采用数字化管理时应当择善而从,用关怀代替内卷,用鼓励消弭疲劳。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劳动思维的升级迭代,劳动者需要适应数字化的生产方式,用人方也要学会用有温度的管理,合理运用数字化工具。今天的社会不可能回归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诗意生活,但为劳动保留纯真与美好,是包括企业、立法机构、管理部门等在内,全社会共同的重大责任。
*文章内容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