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薪酬结构才有激励性?
“我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薪酬专员,公司目前的薪酬结构是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每次项目完成交付后会有项目奖金。这两年因为市场情况不好,项目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员工到手的奖金减少,现在员工就有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老板让我在不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调整薪资结构,让薪资具有激励性,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不增加成本去调整薪资结构去增加激励性我感觉就是个伪命题?”
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valence)和期望概率(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即激励M=V*E。
经过发展,期望公式升级为:动机=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期望概率)×工具性。即对于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考虑目标对个人的价值、实现目标的概率、实现目标的非个人因素(环境、设备、工具、制度等)。
针对题主公司,“这两年因为市场情况不好,项目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员工到手的奖金减少,现在员工就有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老板让我在不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调整薪资结构,让薪资具有激励性,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这个就是个伪命题。
不增加成本的情况,调整薪酬结构,HR能做的就是在增量进行设计,即在浮动薪资上进行设计,而浮动薪资肯定是和项目量、项目完成情况、企业整体收益挂钩的,而现在项目量少那么多,你如何去实现增量呢?这是个死结。
无论你如何去设计增量,这都是无法达到的,或者大家觉得实现的概率较小,收入无法保障,觉得自己损失太多,因此没有了动力、激情。
目标设置有个很直观的原则,就是设的这个目标是否能让你觉得兴奋,让你有立即着手去做的冲动。要具备这点,则需要目标是你使劲跳一跳能达到的。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对抗,没激情、没动力,直至人员流失。
所以说,除了目标设置要合理,还要有一定保障性。那么保障性从哪来?哪绩效来举例子:一方面是绩效占工资的比例,常规来说高层管理、销售岗位绩效与固定工资比为4:6、中层管理为3:7、其他部门为2:8;另一方面是设置三级目标,底限值-正常发挥都能完成,目标值-80%的人能完成,挑战值-20%的人能完成。
其实,从激励的角度出发,物质奖励只是一方面:
1.别忽视金钱的力量 ——物质激励法,这个我想大家都懂。
2.精神比物质重要 ——荣誉激励法,例如:各种名誉头衔、公开表扬、年会上的各种优秀个人等等都是荣耀激励的一种。
3.计划与目标同等重要 ——目标激励法,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标准才知道怎么做,有时间节点员工才有紧迫感。
4.相信是最重要的守则 ——信任、授权激励法,只有信任员工、有效授权,员工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才能更快的成长。
5.听比说重要 ——重视激励法,要学会倾听,让员工能充分表达,以示尊重,而往往再员工表达完整后,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沟通。
6.肯定比否定重要 ——肯定激励法,小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长大后我们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有时候一句肯定的话胜过千言万语。
7.发掘优点比挑剔缺点重要 ——正面激励法,每个人都有缺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放大员工的优点,包容与弱化员工的缺点,这样才能形成最佳的团队合力。
8.以身作则,肯定达到成功的人 ——示范激励法,这个大家都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9.提供参与的机会 ——参与激励法,例如:让员工参与管理层会议、让员工参与轮岗、让员工参与具体项目的整体流程,只有参与了才能全面了解,也才能更加重视。
文章作者:郑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