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啥意思
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已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发展规划纲要,随着省级统筹目标的全部实现,为即将到来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在1986年国务院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中,包括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其中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中,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退休养老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雏形,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制度和规范,在企业中也是属于试点和探索性质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式改革的政策文件应该是国发(1991)3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逐步将城镇各类企业纳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发(1997)26号,即《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此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体制机制,使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得到统一。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任务、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统一了养老金的计算办法,改革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第一次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调整。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从县级统筹过渡到地市级统筹,建立了省级养老金的调剂机制。我们现在使用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就是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的规定来执行的,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变化。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进入法制化的轨道,随着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国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格局已经形成。
2019年到202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全部实现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在这之前,四大直辖市率先实现了省级统筹,省级统筹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那么实现全国统筹,对于参保人或是退休人员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养老保险的政策全国统一。虽然现在养老保险的大政策基本上是统一的,但是微观层面的政策还是各显神通,各省之间还有很多不统一的地方。
二是作为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更有保障。当然以前的养老金发放也是按时足额的,并没有出现拖欠养老金等情况,但这是建立在中央调剂机制的基础之上的。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以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更加明确,养保险基金可以实现全国统筹。
三是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养老保险的接转更加方便。有人认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后,可能就不再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国家那么大,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退休地的选择,参保地的选择等,原来的规定都不会变,只是养老保险的转移不再那么复杂,全部通过全国养老保险的信息系统就能实现转移。
四是缴费基数和养老金计发基数由国家人社部门统一公布。但是各省之间的缴费基数、养老金的计发基数还是有差别的,但是执行的基数必须是以国家人社部门公布的基数为准。各地不得自行公布缴费基数和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将实现全国统一。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目标。在统筹过程中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还需要等待统筹的实施方案出台以后才能具体知道。但是对于大家关心的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更加公平,参保政策和退休政策更加统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会实现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