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壹读」—为什么明明35岁以上的员工更稳定,但企业招聘时不要,被裁的也是他们?
35岁以上的人一般都得养家糊口了,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因为生活压力大,完全可以说是更吃苦耐劳,又任劳任怨的。
为什么会被优先裁掉呢?而且为什么很多企业也不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
01立场问题
站员工层面来说,都会认为明明35岁才是最为更稳定的那波人。不仅经验丰富,而且生活压力大,不会随意跳槽,反而对企业来说,会是最忠诚的下属。
正是因为这样的立场,不会被用人单位所认同,所以才会有招聘时不要,裁员时顶上的境遇。
站用人单位的立场来说,他们会认为很多35岁的员工,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稳定。比如很多人在行业里深耕5-10年,仍然只是个普通求职者,没成为行业佼佼者,也没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
拿到市场展示的简历,只有工龄时长,却没有对方所认可的岗位亮点。最让老板们难以认同的是,35岁以上的员工还要价不菲。
在没有任何相对稀缺能力的情况下,所有的老板都会笃定一种选择。宁可任用那个工资低,能力可以覆盖当前职位,而且还干劲十足的年轻人。
也不要那些工资要求高,几十年能力如一日,而且还是拖家带口不能加班奉献的老油条。
最为关键的是,当前的就业市场一抓一大把的求职者,用人单位不缺人,也能随时招到愿意内卷的一群人。
再加上35岁以上的员工,被压榨到只有剩余价值,就算是让加班、降薪,也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
所以,很多公司都会恃宠而骄,认为可以随意拿捏35岁的员工,可以很潇洒自然地做到裁员是他们,招聘也不要他们的局面。
核心来说,还是因为人太多了,所以想榨干这些员工仅存的市场价值。
正是因为环境塑造如此,才会让打工人有这样的窘境。其实,站普通打工人的立场来说,工作本就是被细分的。
除非是能在领域内做到极致,能有特别华丽出彩的亮点,才有跟用人单位谈判的资本。
正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所以只能是被市场教育,被用人单位歧视。
但凡是个领域大拿,都不会有这样窘迫的局面出现。无他,一切都是现实问题原因罢了。
02市场规律
现在的职场生态,35岁被裁员、被降薪基本上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大厂确实也已经默认了35岁优化的策略,各种业务转型、产能升级、成本管控等理由劝退一波又一波的职场老人。
所以就有了35岁中年危机的说法,打工人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如果没有不可替代的岗位能力,还真没稳定性这一说法。这也是催生了越来越多中年人考公的说法,跟年轻人抢饭碗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从岗位价值层面来说,按理35岁的中年人应该是有非常丰富的专业能力,起码比年轻人更擅长处理工作上的问题。
但从市场供需关系来说,很多企业35岁的老员工都已经是职业瓶颈期的感觉。在企业的思维认知里,他们的能力增长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有一种吃空饷的既视感。
很多用人单位也就有了基本的价值衡量,要么就是裁老招新,要么就是直接高薪挖人
。再从人员成本的角度考虑,35岁的职场人所承载人员成本并不是低,所以会让用人单位对比产出价值来做衡量。
如果35岁的职场人长期产出不了企业所需要的价值,满足不了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那只会引来单位向外输送人才的选择。
当然更多的应该是劳动力附加值的问题,很多企业默认35岁中年人对加班这件事,不仅是体能跟不上年轻人,而且产出的工作效益甚至也会有下滑的可能性。
所以,35岁的职场人一直都是比较难的代名词。对这类群体,市场环境应该给到足够的尊重,而不是一味的嫌隙。
03选择方向
如果明知道35岁会被裁员,其实还是要提前做好筹谋和打算的。
1、首先是,要可持续培养和锻炼自己“不被裁员”的能力。
在现如今的就业环境中,能够被裁员的员工,要么就是被企业以业务调整为由辞退,再要么就是优胜劣汰的意思,最终裁员的肯定是所谓能力不太行的员工。既然明知道企业会因为这个薄弱点来裁员,那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企业觉得有价值的员工。一方面是员工要为结果买单。除了要出色的完成岗位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岗位工作带来的结果是用人单位比较认可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定期面试,了解不同公司对同一岗位的要求,觉得自己比较欠缺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去学习和提升自己。对于企业来说,裁员永远都不会去碰有能力的员工。除非是企业不想继续开办,否则没必要有各种自断臂膀的操作。
2、其次是,要有意识的打磨和积攒有亮点的项目经历。
明知道35岁会被裁员的情况下,可以用倒推思维来看待。比如现在就把自己当成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其实这时候跳槽,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是你的管理能力和项目能力。如果35岁还是普通员工,然后还要自己投简历找工作,肯定会被有些用人单位嗤之以鼻,然后就是各种背后嚼舌根没资源、没能力。所以,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成为管理者的能力,有带团队经验跟没有经验,还真的是天差地别。至少在用人单位眼里,会认为工作能力是不一样的结果。再有就是亮眼的项目能力。对于想要跳槽的中年职场人来说,用人单位更看重的就是有背书的项目经历。比如你操盘过某大厂知名项目跟在小公司做的不知名项目,高下肯定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在35岁前就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做一些知名项目,不管是自主参与还是主动操盘,都要有一定的项目背书为自己做支撑。本质来说,现在的求职者对35岁以上的职场人更看重全项能力,而不是普通员工的基础能力。
3、然后是,要不断观察内外部就业环境。
这时候的职场人肯定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一味的躺平在舒适区。人到中年要经常刷新简历,有机会要经常约面试,以此了解外部市场行情。等到哪天被裁员的时候,也不至于很被动的手足无措。很多时候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压倒我们的其实并不是危机,而是我们平时的资源积累。如果你有人脉资源,能够很快速的寻找到应对危机的办法,比如立马就跳槽过渡去了新单位。没有人脉资源,只能是漫无目的的在市场上寻找契机。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为什么不跳槽也要定期出去面试?除了能够持续了解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可以清楚认知自己的市场价格,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弥补职业短板。
4、最后是,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重塑职业信心。
很多人在面对职业危机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的慌乱,只能是一味地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会因此消沉变得一蹶不振。如果明知35岁会被裁员,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重塑个人职业信心。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挑战和应对危机,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对于成年人来说,在职业上遭遇危机其实是不可控因素,因为谁都没办法做到百分百的不可替代。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想着“遇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的心态。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学会重塑职业信心,真的会很重要。
写在最后:职场发展时刻都会有变数,对于打工人来说,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找到适者生存的方法才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本文摘自壹哥职场说(公众号ID:yiyue163),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