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不签劳动合同,再索要二倍工资 “碰瓷”男七年起诉十多家用人单位
原标题:故意不签劳动合同,再索要二倍工资 “碰瓷”男七年起诉十多家用人单位
通讯员 陆晓丽 王海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七年间起诉十多家用人单位,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是不了解相关责任还是恶意“碰瓷”?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南通海安法院审理判决的一起职业“碰瓷”索要二倍工资案件,南通中院二审维持原判,对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2022年2月,五十多岁的李某入职海安某纺织品公司从事打浆工作,公司未给李某缴纳社保。工作不到8个月,李某以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且未足额发放工资为由,向公司邮寄《被迫离职书》。不久,李某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公司赔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费用。仲裁裁决后,李某不服,向海安法院提起诉讼。
审理过程中,公司向海安法院提交了落款有“李某”名字的劳动合同一份,并称其在李某入职时即提供了劳动合同,要求李某签字完毕后交给公司,但直到收到仲裁传票后该公司才了解——原来李某称自己不会写字,私下找其他员工代签劳动合同,且李某系职业“碰瓷”。
海安法院经审理发现,自2014年至2020年期间,李某先后在多家公司短期入职后即离职,并起诉用人单位十多家,诉讼请求及理由相似,均认为被起诉的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李某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存在明知,且未能举证其向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而公司拒绝签订的相关证据,故法院认定李某存在职业“碰瓷”恶意,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其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一审判决后,李某不服提起上诉。南通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二倍工资支付目的系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作出的惩罚性赔偿,在适用该规定时应考虑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是否遵守诚信原则,赔偿的受益人是否为善意的一方。本案中李某入职目的并非维持稳定的劳动关系,其除二倍工资以外的其他诉讼请求是否得到支持并未因缺失书面合同而受阻,故李某在短期工作后即离职并主张二倍工资惩罚性赔偿存在职业“碰瓷”恶意,有违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因未签劳动合同而要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的立法目的,与诚信原则不符,不应当得到支持。劳动者、用人单位均应诚信、友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