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因醉驾被拘留 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李经理,小张因醉驾被拘留了!”一大早,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急匆匆敲开了总经理李先生办公室的门。李先生听着主管的汇报,皱起了眉。原来,公司人力资源部接到通知,市场部的员工张某因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查中。
“公司能直接开除他吗?我们是不是要开始办手续了?”人力资源部总管请示道。李经理迟疑了一下,摇摇头:“先别急,这事儿应该有专门的法律程序。我得咨询一下。”随即,李经理拨通了所在商圈的人社部门服务专员的电话,询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处理。
“醉驾属于刑事犯罪,但处理要分阶段。”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后,人社服务专员告诉李经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现行法律规定下,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两类:一是被法院判刑,二是被法院免于刑事处分。无论哪一类,法院的判决必须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如果劳动者对一审刑事判决不服上诉的,用人单位应当等待终审结果。因此,张某是否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在进行到相应的法律阶段后才能知晓。现在张某处在刑事拘留阶段,还属于“犯罪嫌疑人”,此时,公司不得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属于违法解除,张某可以据此主张赔偿金。
“那我们现在就什么也不做,只能等待法院判决吗?”李先生又有了新的疑问。人社服务专员告诉他,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双方劳动合同。这是因为,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就是说,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停发工资、停止为涉嫌犯罪的劳动者缴纳社保费,中止期间不计入劳动者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待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再决定劳动合同是否解除。
几个月后,张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公司也随之启动了解除劳动合同程序。“刑事拘留不能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依据,必须等待判决结果;中止合同要规范;判决后及时处理,避免法律风险……”在次月的员工普法培训会上,李经理郑重提醒各部门主管,“这案子给咱们的员工关系管理提了醒,我们既要行使管理权,也要守住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