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壹读」(腾讯)调整工资背后的业务逻辑

早安!今天分享的是李舟安老师的《(腾讯)调整工资背后的业务逻辑》。
今天看到一条消息:说腾讯公司发布了全员邮件,内容主要是员工的薪资政策调整。
其中有一条:腾讯明确将员工年终奖的服务奖,从之前的年底一次性发放,转为平摊到12个月,作为月薪基数的一部分发放。
腾讯目前超过了10万名员工,这次薪酬改革,肯定是提升了员工每个月的到手收入。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是:年度绩效奖基数、调薪基数、离职补偿金计算基数、新入职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基数、税费等等,都会进行调整和提升。
可以说腾讯人力资源中心,给自己找了一个「大活」,稍有不慎,会出现不少争议。
那为何要做这件事情呢?
恰好,上周我在腾讯总部(滨海大厦)办公了两天,和腾讯内部员工深聊了一下,虽然聊的并不是这次薪酬调整,但某一个业务逻辑跟各位分享下:
1、任何一个人力资源动作,都不是为了讨好谁或迎合谁或模仿谁,而是业务端口真的需要人力进行调整,来支撑业务的发展;
2、对于腾讯而言,业务端口最需要的支撑的点之一就是:产品、研发、运营三驾马车组成的各类小团队,如何更好地实现业务结果;
3、是的,这次薪酬结构调整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腾讯想要强化「小团队」的运作模式。这时候,公司的管理动作也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4、管理者都知道只要公司的人员规模一变大,管理者就很难抵御扩大规模团队的诱惑(毕竟团队大代表着权力大),于是就会不停招人招人找人,最后管理负担和内耗就会持续加重,管理成本飙升,效率却下降;
5、团队一大,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憋大招」,腾讯的HR告诉我,他们的某个产品团队曾经就非常鸡贼,每次到第四季度,接近年底的时候,会更新迭代一个产品大版本,方便在公司内部拿一个好的绩效;
6、也没办法,年底的绩效奖金的占比很重,有些个人的年底绩效,恨不得可以拿到一个人半年的年薪,甚至更多,所以等着「憋大招」的现象,就是很常见的;
7、可是产品端口,业务端口要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就不能「憋大招」,就必须「小步快跑」,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同样类似的业务,行业里的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力,某些板块就可能比腾讯做得更好,这便是腾讯最担心的问题;
8、腾讯一位HR还跟我吐槽过,他们有个业务团队,开动新的业务,一开始没想得很清楚,从项目策划到推演项目,再到人才配置、绩效考核、培训研讨、 项目测试、过程讨论等等环节中,因为人多,不仅要照顾人情和面子,还要兼顾不同人的工作进度,一个季度过去了,啥事儿都没推进(除了一堆漂亮的文档);
9、这次薪酬调整的背后,从人力端口往往看到的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视角,但腾讯的人力政策是紧紧围绕业务政策的,在业务端口,腾讯的「小团队化」,几乎是全公司上下都在关注的重点;
10、当然,员工肯定是高兴的,那么好的事情,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
对了,再说一次:
任何一个人力资源动作,都不是为了讨好谁或迎合谁或模仿谁,而是业务端口真的需要人力进行调整,来支撑业务的发展。
不要只从人力角度看问题,多从业务角度看问题。也不要想着管理动作就一步到位,管理动作也是「小步快跑」,逐渐迭代。
本次文章摘自李舟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