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式上班”惹众怒 企业管理的边界在哪里?

近日,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一系列严苛的管理规定引发公众愤怒。员工爆料称,该公司全天禁止使用手机、限制外出,午休时间也未能幸免。目前,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这种“坐牢式”的上班模式让员工苦不堪言,也引发出一个问题:企业管理的尺度究竟该如何把握?
知名企业严苛管理引众怒
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小鹿妈妈”品牌牙线为主的企业,因其电梯广告的“魔性”而广为人知。近期,据员工反映,该公司规定工作时间禁止使用个人手机、佩戴耳机,午休时间也不例外。员工刘畅(化名)表示,自己曾在午休时用手机刷短视频,却被告知违反规定。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还限制员工午休期间走出大门,所有外卖必须在工位上食用。这种全天候的管控,让员工们感觉“窒息”。
不少员工做了佐证,称公司还对员工的行为制定了诸多细致入微的规定,如会议室椅子必须完全推入桌底,否则将面临打扫卫生的处罚;卫生间使用时间也受到限制,人事部门会定期巡查工位在岗情况……这些规定无疑加剧了员工的不满情绪。
面对外界的质疑,该公司作出回应,称并非完全没有午休时间,而是由于员工众多,无法安排统一的休息时段。但对于员工是否可以在休息时间离开公司,公司并未给出明确答复。截至发稿前,该公司未对该事件作出正面回应。
企业越界管理并非个例
事实上,鹿妈妈并非首个因限制员工自由而引发热议的企业。此前,就有一些企业对员工实施诸多不合理限制的报道:广东佛山某企业出台“如厕管理规范”,要求员工上厕所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特殊情况需向人力部门报备;河南安阳一家企业规定员工按公司要求每天发朋友圈,否则扣钱,一员工被扣690元;深圳某公司办公室在每个员工的工位上都安装了一对一的监控摄像头,将员工的工位一览无余……
从“厕所计时器”到“无死角监控”,从“下班后微信群待命”到“强制发朋友圈”,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追求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导致人才流失,甚至部分涉嫌违法。
应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
针对鹿妈妈公司的管理规定,律师指出,公司在午休时间限制员工离开,侵犯了员工的休息权和人身自由。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休息时间享有自主安排的权利,公司无权无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此外,公司禁止员工在午休时间佩戴耳机、刷手机,也可能侵犯员工的休息和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
律师还强调,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司无权以任何理由限制员工与外界的正常通信联系。如果公司的规定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员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据悉,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已对鹿妈妈公司展开立案调查,并表示将依法处理。
企业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这不仅是上述公司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深思的课题。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