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涉税服务跨境执业改革激发粤港澳大湾区融通新活力
资格考试难度大、执业年龄限制严、内地执业时间要求高……这些曾是阻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到内地开展跨境执业工作的“拦路虎”。为了扫清障碍,吸引港澳专业人士在内地发展,促进深圳与港澳建立更加紧密的涉税专业服务贸易联系,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于2021年发布《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执业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放宽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深圳执业的限制,并在前海税务局成立专门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截止目前,已有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前海办理跨境执业登记,7家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并开展业务。
创新破除现实难题
“涉税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服务企业,更要服务国家大局,在专业服务行业中作用意义更加突出。”深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吴晓丹表示,内地涉税专业服务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内地税务执业资格考试是横亘在港澳涉税专业人士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吴晓丹称,香港与内地税制不同,香港税务师以往处理业务以英文沟通,中文书写水平有限,参加内地税务执业资格考试难度很大。“以前也有不少香港税务师参加过考试,考不过只能放弃。”吴晓丹说。
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有助于促进三地人才交流合作,推动我国涉税专业服务进一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同时,跨境专业人士的流动与融合作为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相关制度及举措持续完善,将为其他行业人才的跨境流动与融合提供借鉴,更好地助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
香港郑郑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康祥于2021年2月通过备案在深圳前海获得执业资格,并于次月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深圳国正郑郑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这也是深圳第一家深港联营税务师事务所。“一直以来,缺乏执业资格是我们在内地开展业务的难题所在。”郑康祥介绍,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91年,在海外企业投资内地的过程中,事务所长期以来发挥着桥梁作用。但以前不能在内地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工作不方便,也招不到专业人才。联营事务所成立后有了合法身份,服务大湾区企业将更加高效便捷。目前事务所已有3名港澳籍合伙人获得在内地的执业资格,未来将逐步把部分香港业务转移到内地来。
“跨境执业的创新探索不仅有利于涉税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帮助前海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都具有重要意义。”与郑康祥携手成立国正郑郑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深圳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国正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莫少霞说,“很多境外企业通常将香港作为投资内地的中介和平台,借助香港事务所的专业服务深入了解内地政策和营商环境,一些资深事务所常常服务着近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辐射效应特别大。”莫少霞表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内地执业过程中,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投资提供更好的涉税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防控涉税风险、促进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在三地顺畅流动。还能发挥其与国际涉税组织、国际涉税专业人士紧密协作的优势,更好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落户。
深圳国正税务师事务所和香港郑郑会计师事务所的缘分始于2000年。“当时深圳‘三来一补’企业众多,税务服务需求旺盛,在对接企业跨境业务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延续至今。”据莫少霞介绍,深圳国正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成立已有19年,目前正需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拓展业务市场,在新时代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恰逢《办法》出台,莫少霞抓住与港澳专业机构成立联营所的机遇,与香港郑郑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康祥团队一拍即合,联手成立联营事务所共谋新发展。
基于对合作伙伴的信任,莫少霞将新事务所的管理权交给了香港团队。在她看来,“放手”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突破。“我们希望通过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同时整合深港两地专业人士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期实现‘1+1>2’的效果。”莫少霞表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希望跨境联营模式能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我们也将积极总结和分享业内的探索和经验,为其他行业人才的跨境流动与融合提供借鉴。
搭建桥梁促进更好发展
“深圳市前海税务局办税大厅是港澳涉税专业人员到内地发展的‘第一站’,通过设立政策咨询辅导专窗、业务办理绿色通道等方式,能够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政务服务,为政策落地提供配套的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前海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黄海东介绍说,税务部门设立涉税中介集中管理科室,建立了“前台登记—后台管理—持续服务”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对完成执业登记的机构和人士,即时纳入动态跟踪管理,并配置联络员对其进行联系和辅导。
助推大湾区人才融合协同发展的同时,为了服务大湾区人才和市场主体,深圳市税务局还围绕减税降费、深化合作共治、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推出系列举措,持续赋能企业扎根大湾区发展。2020年,深圳发布《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大湾区人才予以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支持。2021年4月又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定待遇协作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流程,非居民纳税人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地市享受协定待遇,将实现“资料一次报送,信息高效共享,执法标准统一”,还可享受税务机关提供的跟踪服务,及时获取咨询和辅导服务。
“近期,我们还出台了服务港澳台企业八项举措,包含面向港澳企业的‘深港澳办税易’‘实名认证+白名单兜底’‘模糊受理精准办理’等,其中‘深港澳办税易’项目包含105项涉税服务和8项社保服务,使得税费服务事项在香港、澳门实现了无差别、便捷化办理,税企双向互动实现快速响应。”黄海东说。
永天机械设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已在深圳市宝安区扎根发展13年,作为专注于印制线路板研发制造的港资企业,近年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包括租金减免、政策补贴、人才引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仅在2021年,我们就享受了研发费用补助、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补贴、企业疫情防控补贴、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红利达到30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永天机械设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超表示,深圳市宝安区税务局还常关心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税收方面的针对性服务。而同为港资企业的华润五丰肉类食品(深圳)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朱尚民同样也是深有感触。“基于业务所需的环保设施升级投入获得285万元的环保无害化补贴。今年以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条件放宽,我们在7月份还获得了共计841万元的增值税留抵税额。”朱尚民说,福田区税务局还针对企业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及疑难杂症,专门设立疑难问题协调处理中心,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疑难杂症。
作为即将在大湾区大展拳脚的港籍专业人才,郑康祥对深圳近年来的环境变化感受深刻,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深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推进,近年来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郑康祥称,深圳还落实港澳居民在内地参保政策,帮助解决大家在内地就医、子女就学、证件办理等方便遇到的难题,这使港澳人士对融入大湾区发展更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