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涨通知什么时候发布?今年增幅比例可能再次下降
来源:今日头条
阅读量:919
时间:2023-04-10
HR社群

从最近三年养老金调整通知公布的时间来看,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是4月10日和7日公布的,如果对照今年的清明节4月5日的时间,那么最多再过五天,总体调整方案和通知就会公布了,所以目前来看是很稳的、已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但是,今年的总体涨幅比例可能继续下行,落在3%~4%之间,主要有下面这几点依据: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大
依据最近的一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两者加起来几乎快接近20%了,中国正在变老,逐步迈向中重度老龄化社会,比如我们看到四川、辽宁、山东、河南等已经是老龄化比较严重了,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每个月都要领取退休工资——但是我们看到依据医保局近期公布的数据,社保医保的参保人数反而减少了、而且人口出生率在下降、劳动力人口减少,这样持续下去,仅有五六万亿左右的养老基金根本难以支撑。
二、延迟退休将在两年之内正式实施、也侧面说明了社保基金压力巨大
为什么民众有很多反对意见,明知有许多弊端,可是还是要坚持要推行延迟退休呢?也主要是因为社保基金滚存结余有限,所以我们看到在2022年国家连续两次发布重要文件,宣布延迟退休会在2025年年底之前实施,分别是《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并且延迟退休也写入了人社部十四五规划之中,到2025年年底只剩下两年不到的时间、延迟退休总体方案肯定会出来。
一方面上班族、灵活就业人员要延迟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还年年上涨、另外一方面给退休人员大幅涨钱,这谁能接受呢?于心何忍?所以今年的涨幅比例很可能继续下降。我们接着看。
三、最近两年“60后婴儿潮”的男性大量退休,2023年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高潮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国家鼓励积极生孩子,因此1962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井喷式爆发增长,1962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1963年达到高峰顶点出生人口达到2934万人,也就是说全国出生人口创下高峰!更严峻的是这一波婴儿潮、后来20多年之后又生孩子、造成第二波1986年左右的人口出生高峰。
这对养老金涨幅是有直接影响的——60年代的男性、在2022年左右都满了60岁,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农民、没有养老金可领,但是大部分也都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因此也给国家的养老基金造成了压力,养老基金剩下的钱就这么多、而且近期有宣布缓缴、免缴社保费、降低社保费,这更是会让社保基金“雪上加霜”。
四、去年物价涨幅比较温和,不需要大幅上涨养老金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社保法第18条明确规定:会依据国家物价上涨的情况和职工工资调整的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可见职工工资收入、物价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养老金的涨幅多少——然而这3点来看,2022年的状况不太乐观?
首先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涨幅仅仅只有2.9%、而去年的GDP才3%(往年一般都能达到5% 、6%左右),然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涨幅只有2%,这全部都低于3.5%。
换言之,我们的生活物资价格并没有大幅狂涨,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还下降明显,而退休人员大部分也不用还房贷车贷、更不需要高额彩礼结婚、约会、谈恋爱、生养孩子,生活需要相对比较少,而且医保卡每个月还有返款——所以依据社保法的相关规定,2023年养老金涨幅只要在3%~3.5%左右,其实就已经符合规定、并且已经能够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了,所以这样看,今年的涨幅大概率只有3%~3.5%之间。
五、近日社保专家给出预测,说到:2023年起未来养老金很难大幅度上涨
最近,第一财经采访了社保相关专家,聊到了2023年养老金的涨幅比例,大家猜猜社保专家怎么说?虽然我们知道这些专家说的话不一定完全靠谱、但是有些人还是能够掌握内部小道数据、接近一些重要的通知和材料的,毕竟每个人生活的圈子不一样。
然后有社保专家最近向第一财经的记者表态,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从2012年的人均1686元、涨到了2021年的2987元。未来养老金上涨幅度很难再有大幅提高。
而且2987元的平均数、去年又涨了4%,现在已经接近3200元了,再加上公务员、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超高的养老金,目前的平均数差不多能超过4000,还不够养老吗?还要大幅上涨?是否太不知足了?
七、国家大量清退编外人员,已经说明着财政支出面临着压力
最近三、四月份,大量的编外人员都被清退,许多人丢掉了铁饭碗,很多网友说应该将不干活的编内人员也要清退,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说明国家财政也在过紧日子——不然的话试想一下,身边多一些人做事、干活难道不好吗?编外人员往往绝大部分都比较勤快、干活多,而且福利待遇相对低一些,这其实已经释放了信号,那么就是财政开支要收紧。养老金已经连续涨了18年、许多人待遇已经不低,所以今年预计涨幅比例还会下降。
但是,今年的总体涨幅比例可能继续下行,落在3%~4%之间,主要有下面这几点依据: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大
依据最近的一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两者加起来几乎快接近20%了,中国正在变老,逐步迈向中重度老龄化社会,比如我们看到四川、辽宁、山东、河南等已经是老龄化比较严重了,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每个月都要领取退休工资——但是我们看到依据医保局近期公布的数据,社保医保的参保人数反而减少了、而且人口出生率在下降、劳动力人口减少,这样持续下去,仅有五六万亿左右的养老基金根本难以支撑。
二、延迟退休将在两年之内正式实施、也侧面说明了社保基金压力巨大
为什么民众有很多反对意见,明知有许多弊端,可是还是要坚持要推行延迟退休呢?也主要是因为社保基金滚存结余有限,所以我们看到在2022年国家连续两次发布重要文件,宣布延迟退休会在2025年年底之前实施,分别是《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并且延迟退休也写入了人社部十四五规划之中,到2025年年底只剩下两年不到的时间、延迟退休总体方案肯定会出来。
一方面上班族、灵活就业人员要延迟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还年年上涨、另外一方面给退休人员大幅涨钱,这谁能接受呢?于心何忍?所以今年的涨幅比例很可能继续下降。我们接着看。
三、最近两年“60后婴儿潮”的男性大量退休,2023年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高潮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国家鼓励积极生孩子,因此1962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井喷式爆发增长,1962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1963年达到高峰顶点出生人口达到2934万人,也就是说全国出生人口创下高峰!更严峻的是这一波婴儿潮、后来20多年之后又生孩子、造成第二波1986年左右的人口出生高峰。
这对养老金涨幅是有直接影响的——60年代的男性、在2022年左右都满了60岁,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农民、没有养老金可领,但是大部分也都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因此也给国家的养老基金造成了压力,养老基金剩下的钱就这么多、而且近期有宣布缓缴、免缴社保费、降低社保费,这更是会让社保基金“雪上加霜”。
四、去年物价涨幅比较温和,不需要大幅上涨养老金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社保法第18条明确规定:会依据国家物价上涨的情况和职工工资调整的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可见职工工资收入、物价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养老金的涨幅多少——然而这3点来看,2022年的状况不太乐观?
首先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涨幅仅仅只有2.9%、而去年的GDP才3%(往年一般都能达到5% 、6%左右),然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涨幅只有2%,这全部都低于3.5%。
换言之,我们的生活物资价格并没有大幅狂涨,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还下降明显,而退休人员大部分也不用还房贷车贷、更不需要高额彩礼结婚、约会、谈恋爱、生养孩子,生活需要相对比较少,而且医保卡每个月还有返款——所以依据社保法的相关规定,2023年养老金涨幅只要在3%~3.5%左右,其实就已经符合规定、并且已经能够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了,所以这样看,今年的涨幅大概率只有3%~3.5%之间。
五、近日社保专家给出预测,说到:2023年起未来养老金很难大幅度上涨
最近,第一财经采访了社保相关专家,聊到了2023年养老金的涨幅比例,大家猜猜社保专家怎么说?虽然我们知道这些专家说的话不一定完全靠谱、但是有些人还是能够掌握内部小道数据、接近一些重要的通知和材料的,毕竟每个人生活的圈子不一样。
然后有社保专家最近向第一财经的记者表态,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从2012年的人均1686元、涨到了2021年的2987元。未来养老金上涨幅度很难再有大幅提高。
而且2987元的平均数、去年又涨了4%,现在已经接近3200元了,再加上公务员、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超高的养老金,目前的平均数差不多能超过4000,还不够养老吗?还要大幅上涨?是否太不知足了?
六、最近五年养老金的涨幅比例有趋势的惯性
我们直接用曲线图来表示,大家就一目了然,能看出来了,最近这五年养老金涨幅下滑确实比较严重、这其实已经说明了现实的情况是不太乐观的,大家要保持一个恰当合理的期待,毕竟这几年国家也不容易呀。七、国家大量清退编外人员,已经说明着财政支出面临着压力
最近三、四月份,大量的编外人员都被清退,许多人丢掉了铁饭碗,很多网友说应该将不干活的编内人员也要清退,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说明国家财政也在过紧日子——不然的话试想一下,身边多一些人做事、干活难道不好吗?编外人员往往绝大部分都比较勤快、干活多,而且福利待遇相对低一些,这其实已经释放了信号,那么就是财政开支要收紧。养老金已经连续涨了18年、许多人待遇已经不低,所以今年预计涨幅比例还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