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新改革(2023)

社会医疗保险(医保)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制度安排,是按照社会保险原则筹集资金解决老百姓看病、治病费用问题而建立的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参加。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其中单位缴的部分费用是大头,所有单位缴的保费集中放在一个基金池,就是咱们常讲的统筹基金;在职职工个人按2%缴纳的保费全部已经划入自己的个人账户。 改革以后的疑问解答 一、医保个人账户是什么?它的钱从哪里来? 职工医保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在医保制度建立初期,实行“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如广州医保启动之初,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保障住院和6种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其余门诊医疗费用和药店购药费用均由个人账户支出。 在职职工:在职期间个人按2%缴纳的保费均已经在当时划入自己的个人账户。 缴够年限的退休职工:不用缴纳保费,每月还有个人账户资金划入,资金来源于单位为现在在职职工缴纳的保费,不是本人缴纳的保费。 退休时医保未缴够规定年限的人员:可按广州医保政策继续缴费至规定年限,按单位的缴费标准来延缴,不缴纳个人应缴的部分,因此个人账户没有划入;继续按月或一次性缴够规定年限后即可享受退休人员医保待遇,包括个人账户资金划入。 二、实施门诊保障方式改革后,参保人保障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互助共济功能显著提高 这次改革统一规范了普通门诊药品、诊疗项目和耗材保障范围;扩大了普通门诊选点范国,允许各市将职工可选择的门诊定点范围从基层扩大到了各级别医疗机构;在继续坚持门诊保障不设起付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门诊支付比例以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部分地市同步提高了门诊特定病种保障待遇。门诊需求多、患病多的参保职工明显获益,特别是罹患慢病的参保职工,往往是减计数百元、报销千余元甚至数千元。 2、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参保人员本人扩展到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身体健康、生病少的职工医保参保人可以把本人的个人账户与家庭成员关联,支付子女、老人的就医购药费用,保障范围更大,实现了统筹基金社会 “大共济”,个人账户家庭“小共济”, 3、适当扩展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改革后,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还可以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使用效率更高,保障范围更广。 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也做了调整,有网民称“个人账户划入少了,吃亏了,对此如何理性看待? 从长远看,个人账户改革对个人而言终将是受益的。改革后大部分参保人个人账户当期计入会减少,但改革后门诊待遇更好,患病的群众和老年人更受益。 一是调减个人账户的同时提高了共济保障水平,增加的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待遇比个人账户减少要高,部分地市还同步提高了门诊特定病种、住院待遇。 二是保留了个人账户这一制度设置,且历史上的结存仍然由个人支配使用,可继续用于个人在门诊就医、在药店购药,原来能保障的改革后仍然可以保障,还扩展了使用范围。 三是计入办法更加公平,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继续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统一按定额划入,实现了同一地区内公平统一,同一人群内基本一致。 总的看,大家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 改革后统筹基金会加强,生病后可以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大家互助共济,保障会更充分。但是疾病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年龄段都有生病的风险,一旦患上大病,可能会给病患及家庭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甚至造成灾难性支出,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前在住院才能做的检查、检验或治疗现在到门诊也可以做了,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自然也越来越高。多病、重病的参保人,个人账户资金不够用,个人账户对门诊医疗费的保障越来越难以满足门诊就医需求,如果不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当有限的个人账户资金使用完后,个人负担就重了。 大家也要理性看到收入机制和保险机制的不同,医保的性质是保险,是通过共同筹资让大家分担疾病特别是大病的医疗费用风险,是通过报销医疗费用重点减轻大病患者经济负担;医保不是发补贴,如果把筹集的资金再次分发给大家,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 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年老多病的时候,靠个人账户和个人积累总是有限的,都需要有坚实的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实现社会互助共济来化解疾病风险,长远来看都会从这个改革中获益。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此次改革后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实施改革当年统筹地区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划入。在国家的基础上,我省将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月划入额度提高为2021年各市基本养老金月平均金额的2.8%,已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降低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金额减少幅度。 四、为什么有的参保人觉得个人账户改革后大幅提升了门诊报销待遇,但有的却感受不明显呢? 个人账户改革不会导致参保人的医疗费报销减少。个人账户改革后,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报销范围扩大,住院起付标准降低,就医也更加便捷了。 但医疗费报销的多少,跟报销比例、封顶线、医保目录、大额补助报销起付线相关。如果同样处方的情况下,报销额有差异,或者参保人某一次的医疗费报销不多,可能是因为没有达到大额补助报销的条件、使用了医保目录外的药品和项目、不属于医保目录限制支付范围、使用了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药品等原因造成的。 声明:文中医保相关资料来源于广东人社、广州医保、广州12345等公众号